找到相关内容175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儒佛导言(2)

    背景下,不能忽视佛教初传就依附儒学的一面。如,楚元王刘英蓄养“嗓门”,斋戒祀佛,同他招纳“方士”、造作图谶一样,不被视为与“儒术”有何抵触。从佛教文献看,佛教更多的向儒家靠拢而对道家的神仙方术逐渐采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35562652.html
  • 慧思禅师之法华三昧

    梦梵僧劝令其入道,又常梦见神僧训之以斋戒。年十五岁(529年),出家修道,诵《法华经》及诸大乘,精进苦行:时见朋类读诵《法华经》,情深乐重,先未曾诵,因此借本入冢,对经涕泣,顶礼不休。遂感普贤菩萨乘六...

    可 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42462664.html
  • 战后台湾佛教对斋教的批判

    注生娘娘等。在课诵经典方面,三派在早课同样读诵《金刚经》,晚课念《阿弥陀经》,先天派另外在正午加诵《心经》。在斋戒方面,先天派绝对禁止食肉娶妻,龙华、金幢两派可以结婚,也不强制吃素。[7]  关于斋教的阶级...

    阚正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342662666.html
  • 探讨中国佛教文化与儒道文化

    南方陆修静整理三洞经书,编著斋戒仪范,道教形式因而完成。  道教是中国古代民间产生的一种宗教。其渊源大体有4个方面:1、古代的原始宗教与巫术;2、神仙思想与方术;3、谶讳学;4、黄老思想。道教的信仰特征...

    高荣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30562853.html
  • 太虚与人间佛教的理论建设

      佛教在印度,佛徒斋戒处有两种,一日僧伽兰摩。兰摩为园,故僧伽兰摩意指大众共住的园林,略称伽兰。二日阿兰若,意为空闲处,造小房供人作清静的修道之所。或者止息于大树之下,也叫阿兰若,简称兰若。佛陀...

    麻天祥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24562974.html
  • 晚唐时期中国禅宗南岳系的白话诗

    泰,令我户口裕。令我活计大,陆员外。”《释门自镜录》卷二:“诸仁者!趁此未老无病之前,急早作个活计,坚持斋戒,念佛诵经,礼赞发愿,求生净土。得见弥陀之后,可以超度父母,可以报答四恩,可以拔济群生,可以...

    张 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92363123.html
  • 唐五代湖南地区禅宗的兴起

    ,常年斋戒。裴休与圭峰宗密(780--841)也有交往,比会昌前更加倾心于佛教。裴休与沩山何时结缘,关系深浅如何,皆不清楚。大概是在会昌中,他历任数郡时,或在这之后。大概和黄檗与裴休的交往同期。  ...圣善寺白氏文集记》记述了他和东都圣善寺钵塔院故长老如满的斋戒因缘。这里的如满应该就是佛光,但此文写于开成元年(836)五月十三日,所以文中称“故如满”,颇可奇怪,当是智如之讹。同收录于《全唐文》卷六七六的《...

    [日本] 铃木哲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92763125.html
  • 西斋净土诗浅释(2)

      中品中生  中品中生持戒法,沙弥具足一朝昏。威仪检点心无悔,眷属来迎佛有恩。  先仗金光登净域,后敷莲萼赞慈尊。预流道果从中证,便了真心彻本源。  中品中生。中品中生的人要受持八关斋戒法,沙弥戒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15063188.html
  • 禅观与念佛

    从头上流到脚下。……头晕脑涨,心烦意乱。   印度的这种自然条件对印度文化的形成产生极大的影响,并成为许多宗教规范及生活习俗的直接原因。有的研究者认为,印度文化中举凡斋戒、...

    方广锠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90263400.html
  • 苏轼与禅僧的交游

    ,诋为蛮夷下俚之说”,也可以看作是对诸教的批评。  同时,他也曾批评禅宗:  以为斋戒持律不如无心,讲诵其书不如无言,崇饰塔庙不如无为。其中无心,其  口无言,其身无为,则饱食而嬉而已,是为在以欺佛者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90463402.html